
儒源圣境 明礼生活
- 主题说明
- 主题目标
- 实施条件
-
本课程是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基地”育人模式实践探索》的成果之一,是济宁市三大儒学经典研学基地体验课程的组成部分。课程依托曲阜尼山圣境研学基地,采用融“课堂”入“基地”、化“情境”为“知识”的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模式打造。课程通过观览尼山山水风光,了解尼山圣境设计理念,体验孔子好学精神及儒学“仁义礼智信”,述古怀源,礼拜先师,引导学生身“体”、思“品”、知“行”,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欢喜心、增亲近感、发文化力”。
-
走进尼山圣境,朝圣研学,述古怀源,知孔子生活,明儒学礼义,体文化韵味,悟大学之道。
-
(1)组建研学团队,设定研学实施方案,分组收集研学资料。
(2)建议春秋季周末前往。
(3)午餐、晚餐在大学堂内用餐,费用自理。
- 教学设计
- 教学PPT
- 教学评价
- 学习单
- 教学视频
- 教学图片
-
尼山圣境简介
尼山位于曲阜市区东南30公里处,东麓是古柏成荫的尼山孔庙,南麓是烟波浩渺的孔子湖。尼山是孔子的出生地,是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高起点建设的“尼山圣境”文化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近36平方公里,环绕孔子湖而建,是集修学启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载体,致力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构筑东方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平台。现在,让我们走进尼山圣境,开启寻根探源之旅吧!
【1尼山圣境游览图】
【2尼山圣境全景图】
一、研学目标
◆探访孔子出生地——夫子洞,以朝圣之心,感养育之恩,述古怀源。
◆观尼山山水风光,知孔子对待自然的态度,提升美育境界;礼拜先师,了解尼山圣境规划之匠心,提升德育境界。
◆走进大学堂,了解孔子生平,体验君子大学之道,悟“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传统道德。
◆发文化凝思,倡“知行合一”。
二、研学准备
◆成立研学小组,分组收集孔子的经典论述、典故,了解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思想的内涵。
◆准备研学相关集体朗诵稿、发言稿,设计所承担研学任务的实施方案。
◆时间安排:半天或一天。学生可用一天时间集体全部研学,也可用半天时间根据兴趣分组研学。
三、研学过程
◆篇章一:山水自然,述古怀源。在尼山文庙,游览文德林、观川亭,游览尼山书院,读圣人文章,品书香韵味;远眺尼山和夫子河,走进夫子洞,知中华文脉之源。
◆篇章二:天地之间,礼敬先师。在尼山圣境,信步夫子长堤和观川台,感悟自然之美,经辟雍广场,在金声玉振广场礼拜先师,在孔子像前集体诵读,体悟文学之美。
◆篇章三:大学堂内,学经明礼。在尼山大学堂,体验古典的拜师仪式——大学之道,感悟学问由浅入深的境界;在“仁、义、礼、智、信”五厅开展修身研学之旅。
篇章一 纵情山水,述古探源
尼山,海拔340余米,原名尼丘山。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因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改称为尼山。东麓有孔子诞生地夫子洞、尼山孔庙和尼山书院等建筑物;另有“尼山八景”,即五老峰、鲁源林、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等。这里,五川汇流,古柏成荫,毓秀钟灵,演绎着圣人的“山水自然情怀”。
【3尼山地貌航拍】
一、研学地点:尼山孔庙
1.乘坐观光摆渡车,穿行尼山,赏沿途山水风光,研学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4尼山山水风光】【5尼山观川亭】
(1)诵读《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论语•雍也》 子曰:“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
《论语•先进》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结合个人理解,谈谈你对孔子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体会古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游览尼山孔庙,仔细观察,学思结合,完成下列任务。
【6尼山孔庙的棂星门】【7尼山孔庙里的明清碑刻】
(1)对比曲阜孔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曲阜孔庙 尼山孔庙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特殊意义 (2)书院在古代有何用途?为何要在尼山孔庙设立书院?你还知道那些书院的名称?
孔子的六十代孙孔承庆诗赞尼山书院:
盘石垂萝何处家,山深茅屋隔烟霞。
幽人读罢无余事,纱帽笼头自煮茶。
3.走进夫子洞,完成以下研学任务。
(1)观察夫子洞所处位置和内部构造,判断其地质特点及形成原因。
【8夫子洞地形图】【9夫子洞外观】
尼山为断裂构造发育(尼山断层),岩浆作用微弱。夫子洞,又名坤灵洞,位于尼山孔庙的东南山崖下,洞深、阔仅两米余,“中横石床石枕,皆天成也,而不可动”。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 (2)结合历史文献中所述孔子出生的故事,思考其历史真实性,并踊跃发表个人见解。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民间传说“麒麟玉书”:孔子的父亲孔纥与母亲颜徵生下了孔孟皮,但患有足疾,不能担当祀事。夫妇俩觉得遗憾,就到尼山祈祷,盼望再有个儿子。一天夜里,忽有一头麒麟踱进阙里,不慌不忙地吐出一方帛,上面写着:“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次日,孔纥家传出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孔子就诞生了。
(3)回家后,询问父母自己的出生经过。与父母分享孔子的出生故事,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
(4)结合对夫子洞右侧古柏、洞前小河名称的了解,说明古代文人为评价夫子洞“洞小乾坤大,溪短智慧长”?
篇章二 天地之间,礼敬先师
尼山圣境目前开放的大学宫、圣像区,山环水聚,遵循“天人合一、循礼守序、随形就势”的空间布局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礼制、孔子理想世界和道家思想意境。从夫子洞,由夫子长堤承接中轴线的朝圣之路,逐步登高,孔子像作为景区空间的制高点,高72米,背山面湖,呈“师者、长者、尊者”的可亲可敬形象。东侧是大学堂,西侧是建设中的世界文明论坛尼山会堂。大学堂依山体之势,层层退台,形成错落的形态,前方是可供游客休憩的山水回廊。
【10大学宫及孔子圣像区】【11夫子长堤】
一、研学地点:夫子长堤至孔子像下
二、研学内容
1.信步夫子长堤和观川台,观赏湖景、泮水河和动感喷泉。完成下列研学任务。
(1)集体诵读《孔子家语·三恕》中的“水有九德”,体悟其中的君子之道。
【12夫子长堤上诵读“水有九德”】
(2)同学访谈:怎样从生活点滴做少年君子?
(3)着古装,行中华传统入学仪式“入泮礼”,以此仪式为契机,踏上“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学之路。
【13专为研学团队设计的“入泮礼”】
2.金声玉振广场,在孔子圣像前礼拜先师,完成如下研学任务。
(1)在国学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古礼文化,正衣冠,揖拜先师孔子。
(2)集体诵读《论语·学而篇》,知孔子教育理念。
【14礼拜先师】【15孔子圣像前诵读《论语·学而》】
3.整体回顾尼山圣境设计规划,完成如下研学任务。
(1)归纳此前游览的路线。探讨尼山圣境这样设计的目的。
尼山圣境的空间设计路线是:夫子洞、夫子长堤、而立门、不惑台、天命大道、耳顺广场、孔子像,体现了孔子的一生。《论语·为政》中孔子自我评价:“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从而立门到先师像,门柱、台阶的数量,孔子像的高度等建筑细节,均有所指,请同学找一找、想一想。
(3)导师介绍孔子好学守礼的经典故事,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篇章三 大学堂内,学经明礼
尼山大学堂以儒家经典《四书》中的《大学》命名,总高65米,共9层,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在层林尽染的山峦中,以青、赤、灰三色为主的大学堂,气势恢弘而谦恭内敛。大学堂的集贤厅、大学之道、七十二贤廊、“仁智礼义信”五厅、礼乐堂等众多功能区,形成了有序的文化空间,是游学体验、博物、讲堂、会议、演出集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建筑。
【16尼山大学堂】
一、研学地点:大学堂
二、研学内容:
1.观七十二贤廊的先贤雕塑,完成下列研学任务。
【17大学堂内七十二先贤雕像】
(1)听国学导师讲述先贤故事。
(2)欣赏现场的雅乐曼舞表演,结合“三月不知肉味”雕塑,展示孔子与音乐的故事,感悟孔子好学精神。
展示内容
孔子“以乐教化”的论述:《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对音乐研究的贡献:修订《乐经》
孔子与音乐的故事:
2.在工作人员引领下体验“登堂入室”的求学之旅,感悟学问由浅入深的大学之道。
【18大学堂内“高山仰止阶梯”】
对象 出处或寓意 仪式环节 体现的孔子思想 长明灯 出处:朱熹“天不生仲尼,__________________。” 初进阶 仁爱之道 81级台阶 寓意: 再进阶 ( )之道 “高山仰止”匾 出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原出于《________》。司马迁引用此文,以高山赞美孔子,并感叹到:“虽不能至,然_______”,使得原意发生变化,成为千古名句。 三进阶 ( )之道 “大学之道”
出处:《大学》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首。首句是:大学之道,在_______,在_______,在 _______。 终进阶
( )之道 3.漫步大学堂的核心空间——“仁、义、礼、智、信”五厅,修习儒家道德。
【19大学堂内的仁厅】
(1)“仁厅”居中。孔子思想的核心为“仁”,聆听国学导师讲解,诵读儒家“仁”的名篇名句(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知道古代“坐”的方法,“坐”在“案”前,静心执笔,临摹儒家经典论述,评选出最佳作品和优胜小组。
(3)参观“义、礼、智、信”厅,听国学导师讲解,了解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
4.在大学堂礼乐堂观看主题文化演艺活动《金声玉振》。完成如下研学任务。
【20《金声玉振》展演】【21《金声玉振》展演】
(1)谈谈为何该演出叫“金声玉振”?
(2)观看演出,感悟“孔子的一生、孔子的世界和世界的孔子”之立意,体验节目中所呈现的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返程
在金声玉振广场,国学导师进行课程综述,再次礼拜先师,合影留念,返程。
-
(1)研学小组整理学习材料,撰写研学报告。
(2)与家长、同学分享研学收获,教授他们揖手礼的规范动作;
(3)制作研学展板、黑板报等,制作研学美篇并发布在朋友圈,向同学们介绍孔子的故事及“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宣传研学收获,并在生活中知行合一。
(4)组织班级“孔子与儒学”知识竞赛。
(5)教师批阅研学小组的作业,给予研学评价。
-
篇章一 纵情山水,述古探源
1.(1)诵读《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我的收获是:
(2)结合个人理解,①我认为孔子宣扬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
②我认为孔子的这种观点:
2.(1)对比曲阜孔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曲阜孔庙 尼山孔庙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特殊意义 (2)①中国古代的著名书院有:
②其用途主要是:
③我认为在尼山设立书院的意义是:
3.(1)通过观察夫子洞所处位置和内部构造,我认为尼山及夫子洞形成的地理因素是:
(2)我对关于孔子出生记载和故事的看法是:
(3)我准备这样向父母表达我的感恩:
(4)我认为古代文人之所以评价夫子洞“洞小乾坤大,溪短智慧长”,是因为:
篇章二 天地之间,礼敬先师
1.(1)通过诵读“水有九德”,我认为君子为人处世的原则是:
(2)怎样从生活点滴做少年君子?我的回答是:
(3)我参加“入泮礼”的体会是:
2.(1)①揖拜礼的正确动作规范是:
②我将揖拜礼教给了:
(2)诵读《论语·学而篇》后,我准备今后在学习中:
3.(1)归纳此前游览的路线,我认为尼山圣境设计的目的是:
(2)我经过观察,发现尼山圣境的建筑设计的意图是:
建筑 设计意图 夫子长堤 而立门 不或台 天命大道 耳顺广场 门柱、台阶 先师像 (3)我认为孔子好学守礼对我的影响是:
篇章三 大学堂内,学经明礼
1. (1)①我知道的孔门七十二贤有:
②其中我比较熟悉的与之有关的故事是:
(2)“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反映出孔子的精神是:
2.我体验“登堂入室”求学之旅的感受是:
3.①我对仁厅的感受是:
②我对义厅的感受是:
③我对礼厅的感受是:
④我对智厅的感受是:
⑤我对信厅的感受是:
⑥我游览大学堂的总体感受是:
4.①我认为“金声玉振”的含义是:
②我观看《金声玉振》后的感受是:
-
点击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