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学圣城曲阜,浸润圣贤智慧”
- 主题说明
- 主题目标
- 实施条件
-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新的育人模式,把研学旅行课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融合,依托济宁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发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传统,开发了“研学圣城曲阜,浸润圣贤智慧”体验式研学旅行课程。
-
1.提高学生背诵《论语》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理解《论语》中的文化内涵。
2.体验感悟“三孔”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内涵。
3.探究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和未来价值取向,以此为引领,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我校坐落在济宁市区,周边有大量的研学基地可以利用,其中曲阜市的“三孔”就是很好的人文研学的基地资源。结合我校高中语文课程选修教课《先秦诸子选读》的开设,我们把“背《论语》免费游三孔”作为课程的切入点,融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悟,融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融合学科课程的学习,精心设计活动主题,开发了研学旅行课程。
- 教学设计
- 教学PPT
- 教学评价
- 学习单
- 教学视频
- 教学图片
-
(一)课前准备阶段
1、背诵《论语》60则。共2课时。
2、选择自主研究性课题,自主查阅资料。共1课时。
①为“开城仪式”写一份活动宣传稿。
②结合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说一说“三孔”建筑中有哪些体现。
③谈一谈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三孔”中有哪些体现。
④谈一谈孔子的“礼”的思想在“三孔”中有哪些体现。
⑤整理并研究问卷调查,谈一谈孔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⑥根据这一次研学旅游经历谈一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孔子的思想。
(二)课中体验阶段
3、观看“开城仪式”,共1课时。
4、参加背诵活动,共1课时。
5、发放调查问卷,共1课时。
6、游览“三孔”,共3课时。
(三)课后总结阶段
7、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共1课时。
为保证课程内容高质量完成,制定专门研学手册,细化课程内容,指导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
在研学旅行中,教师鼓励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探索、思考和讨论,展开真实的学习。与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同,学生不是坐在座位上填一些头脑里存储的答案,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课程通过制定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将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贯穿于研学全过程。
(一)背诵指标
背诵并翻译《论语》,30则为合格,60则为优秀;
(二)研究性课题
完成探究性学习6个题目其中之一为合格,完成3题以上为优秀;
(三)成果展示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本组所选课题以课题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四)学分登记
本次研学旅行上述任务完成,按1学分计入本人选修Ⅱ(综合实践活动)学分。
-
1、 校本教材《论语60则》
2、《中国建筑的特征》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