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山东工商学院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建设
发布日期: 2020- 07- 03 10: 21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他指出“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山东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讲好马克思主义、讲好中国故事为抓手,深入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学校思政课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履行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立德树人的使命和担当。

讲什么:讲好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中国故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等许多中国故事搬上了思政课堂,授课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同学们全面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引导大家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疫情期间,发生了太多值得我们讲述的中国抗击疫情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可以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展现新时代的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要求上课教师,用好“疫情”这本最好的教材,聚焦疫情防控中的热点问题,把疫情防控案例有机融入到在线课程中,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课堂与思政相结合,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上好这堂特殊而又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发挥专业优势,由15名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团队,推出“线上思政 宅观疫情”系列思政战“疫”微课,每人至少主讲一个主题,目前已完成16讲,内容包括“战疫中看制度优势”、“战疫中看国家形象”、“战疫中看法制思维”、“战疫中看斗争精神”等,聚焦疫情防控中的热点问题,从阻击疫情中的感人故事切入,以事说理,突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疑释惑,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的教育,更好地激发起学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浓浓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来讲:建立有觉悟、有功底、有情怀的教师队伍

把中国故事讲好,需要有一支能讲、会讲中国故事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政治要强”,这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只有政治强,才能坚定政治立场,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传承者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引领者,才能有底气讲好马克思主义、讲好中国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好昌说道。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把加强教师政治素质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印发的《关于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及时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最新思想,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教师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每位教师购买了一套《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要求教师认真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阅读经典,进一步提高文献功底、理论素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发挥理论宣讲阵地作用,近三年来,积极为全校师生、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驿站理论宣讲活动百余场,让学术研究扎根于土壤,更接地气,更富有生命力,让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

怎么讲:运用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有效果的表达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教学方法改革,积极运用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有效果的“故事化”讲授表达方式,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在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时候,授课教师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忆大山”、重返梁家河村等故事说起,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通过故事“信仰的味道”,让学生体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通过长征期间陈树湘的英雄故事、“彝海结盟”故事解读长征精神等。在教学中,老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挖掘不同的故事资源,把思政课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转换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话语,使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思政课堂上,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深奥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同学们通过听老师讲故事,自己仿佛被‘带入’当时场景的时空中,内容一幕一幕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